因为知道手机对注意力极其有害,所以备考期间就会尽量要求自己只在吃饭、晚上的时间看手机,当时大部分时间都做到了。可是考试一结束又开始一两个小时就看一次手机,无聊地刷一下各种软件。然后就想着休息期间看一下好像也没什么,当作是放松,再集中注意力做事就好了。但今天回顾看过的这本《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发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刻意练习有效的原因与髓磷脂相关,它是在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要理解髓磷脂在提升能力方面的作用,首先要记住,不管是智力还是体力方面的技能,最终都要追溯到大脑回路上。这种新的性能科学认为,如果相关神经元周围汇集了更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更轻松有效地运转,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更强。想要在某方面有了不起的成就,就需要有更多髓磷脂的协助。
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能,就会迫使某一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燃烧。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因此,要想高度专注于当前任务,避免干扰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充分隔离相关神经回路、促进髓磷脂鞘形成的唯一途径。与之相对,如果你尝试在注意力涣散的情况下(或许脸谱网的推送消息还开着)学习一种复杂的新技能(比如SQL数据库管理),就会有太多的回路同时进行,你真正希望强化的神经元群只能得到偶尔的隔离。
可见在网上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会对大脑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Donald Knuth)
很关注深度工作,他在个人网站上写道:“我所做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
好在昨天终于勇敢说出了自己想说的,也得到了答案,结果应该是让人痛苦的吧,但突然又很释然,一切都放下了。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不再时时看手机了,可以专心于当下的事。果然痛苦使人进步,是应该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
。
对我来说最有挑战但持怀疑态度的一点是“拥抱无聊
”,已经习惯了在排队等候的时候习惯性的打开一个个APP,但作者提出这其实也是有害的。作者提到一旦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如果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排队等5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都是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是“心智残疾”。之前很忙的时候,总是没有时间做一些肤浅工作,比如完成每日“学习强国”的任务、回复父母朋友的消息,我一般都会在吃饭的时候完成这些必须做但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读书的过程应该保留自己的看法,同时认识作者的想法,希望以后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一问题的答案。
但说实话自己的专注还没有达到本该达到的50%,比如刷Leetcode、被bug折磨时就会习惯性的打开知乎 、bilibili、YouTube。既然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应该慢慢做出改变,任何事情只要去做就不迟。时刻提醒自己专注,坐到书桌前就专注。追求心流之后带来的体验,慢慢控制自己的大脑思维,做出抵抗外界干扰和控制注意力的斗争就会发现获得极大的愉悦感。以后工作的话也应该挑战自己,少做Shallow Work
,多做Deep 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