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阅读也只不过是排解人生无聊的陪伴,不太喜欢阅读如何如何好之类的说辞,但是有次在微读看到有书友这样写:

读书和思考是一件辛苦的事,像暗夜里踽踽独行的路人,没人帮衬,也没有同伴。

小到大生活的环境,固定的思维模式,熟络的人际关系,日复一日养成地习惯,还有你不愿意颠覆的理所当然。

等到有一天,你看了一本书,它把这个坚固堡垒敲碎了一个角,有光透进来,然后你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每一本让你思考,给你感触,逼你反刍的书,都是敲破堡垒的利器,它让你知道什么是新奇广博,什么是学海无涯。

有些书看完会心一笑,有些书看完暗自心惊,不管笑还是惊,它们都慢且坚定地带你远离无知,走近更广袤的世界。

记录下我22岁之前的阅读之路。

高考之前的课外书都是小说居多:

《三体》《活着》《简·爱》《挪威的森林》《红楼梦》《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傲慢与偏见》《百年孤独》《目送》《亲爱的安德烈》《暮光之城》《穆斯林的葬礼》······都是高一高二抽时间看的。

大一上也有看小说: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三毛的大部分书(《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等等)《恶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许三观卖血记》《平凡的世界》《我们仨》《基督山伯爵》《白鹿原》《情书》······

后来基本两年的时间都花在了专业知识上: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Java各种框架,但可惜并不是通过阅读的方式学习,而是通过视频、博客等,虽说是计算机专业敲代码很重要,可后来发现书中的知识更加系统也更经得住考验,更加值得为之抓耳挠腮,会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

两年时间没有好好阅读,其实自己也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了,没有那份好奇心和求知心,一直在绕着专业知识打转,可惜也没有学多精通。

大三上因为迷茫开始重新阅读:

从心理学开始读起,阅读题材开始更加广泛,什么都读,小说倒是读的很少很少了(临近毕业尽管告诉自己要慢慢来但真的没有静下心来读小说的那份宁静了),专业知识也渐渐通过读书学习。渐渐开始写书评,渐渐有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

通过阅读,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知道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慢慢不再与别人比较,对原生家庭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些看起来都是对世俗前途无用的事情,可我越发觉得人活一世的意义就在此吧。

低谷的时候是阅读一直在陪伴着我,希望一直阅读,一直进步,一直成长在路上。